总务处
首页 - 工作动态

廉洁清风入我心 |后勤保障部党支部开展廉洁故事分享会 (三)

来源: 总务处 添加时间: 2025-09-23

 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要求,进一步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,后勤保障部党支部组织开展“廉洁清风入我心”主题故事分享会活动,以生动的廉洁故事弘扬清风正气,传播廉洁价值。本次活动旨在引导党员同志立足本职,从历史典故、身边事迹或自身感悟出发,挖掘廉洁故事,分享廉洁心得,让廉洁文化深入人心。发挥示范引领作用,营造崇廉尚洁的良好氛围。让我们在分享中感悟廉洁的力量,让廉洁之风吹进每个人的心田!
  本期的分享人是来自后勤保障部基建处的王惠棋老师,分享主题是:中华廉政文明的精神解码。
  在高校这片育人的沃土上,基建工作如同深植地下的根系,默默支撑着学校的建设发展。基建领域的廉洁文化建设,不仅关乎工程质量与资金安全,更直接影响着校园风气和育人环境。基建工作既建楼又树人,既筑墙又立人。高校基建领域的廉洁文化建设,不是一朝一夕之功,而是久久为为之业。它需要制度的约束,更需要文化的滋养;需要外部的监督,更需要内心的认同。当每一位基建工作者都能将廉洁视为职业尊严,将质量看作生命底线,高校的建设发展就有了最坚实的根基。在这片育人的土地上,我们不仅要建造经得起时间检验的钢筋水泥之楼,更要构筑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神文明之厦。
  杨震暮夜却金:穿越千年的廉政启示录
  一、历史镜鉴:一个永不褪色的廉政范本
  东汉永初年间(公元107-113年),关西大儒杨震赴任东莱太守。这位被誉为关西孔子的名臣,在途经昌邑县时,演绎了中国廉政史上最具典范意义的一幕。夜幕下,受其举荐的昌邑县令王密怀揣十斤黄金前来拜谢,一句暮夜无知者道出了潜规则下的侥幸心理。而杨震天知、神知、我知、子知的铿锵回应,不仅成就了暮夜却金的千古佳话,更构建起一个超越时空的廉政坐标系。
  这一场景的深层意义在于:它展现了传统文化中慎独的最高境界。在《礼记·中庸》君子慎其独也的训导下,杨震将外在监督内化为道德自律,用四知构筑起牢不可破的精神防线。这种将天地良心作为终极裁判的价值取向,使廉政建设从制度层面升华至文化层面,至今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。
  二、现代解构:多维透视廉政密码
  1. 心理防线:破解无知者无畏的迷思
  现代行为经济学中的破窗理论揭示:缺乏监督必然导致行为失范。杨震的四知之说,恰恰构建了全天候、多维度的心理监督机制:以天知破除时空盲区的侥幸,以神知建立信仰维度的敬畏,以我知强化主体自律,以子知形成人际约束。这种立体化心理防控体系,对破解当前暗箱操作具有重要启示。
  2. 制度设计:从人治到技治的跨越
  古代铜匦告密与现代大数据监督形成有趣对话。唐代武则天设立的铜匦,开创了制度性监督的先河;而今区块链技术的不可篡改性,则为工程监管提供了数字铜匦。建立覆盖项目全周期的电子监察系统,使每个审批环节都留下数字指纹,让现代科技成为永不疲倦的守夜人。
  3. 文化培塑:打造不想腐的精神基因
  廉政文化建设需要突破标语上墙的浅表化困境。可借鉴传统书院教育方法:通过廉政讲堂传道、案例研讨解惑、情景模拟践行,形成知行合一的培育体系。将古代清官文化转化为现代职业伦理,使廉洁从外部约束升华为价值追求。
  杨震的故事之所以历久弥新,正在于它揭示了廉政建设的本质规律:外在监督与内心自律的辩证统一。当现代制度建设的刚性笼子与传统文化的柔性滋养有机结合,当科技赋能的电子眼与价值引领的心灯相互映照,我们就能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廉政建设新范式。在这个意义上,千年前的暮夜灯火,依然照耀着新时代的廉政之路。111111.jpg  

王惠棋,女,中共党员,现任后勤保障部基建处科员。
  


浏览量:124